东莞工作服定做的验收标准需围绕外观质量、面料与工艺、尺寸与版型、功能适配性四大核心维度,结合定制前约定的需求(如岗位功能、企业标识)制定,确保每一件工作服都符合使用要求和品质预期,避免批量问题。

一、外观质量:无瑕疵、标识规范
外观是工作服给人的第一印象,需检查表面是否整洁、标识是否符合约定,无影响使用和美观的缺陷。
表面整洁度
面料表面无明显污渍、起球、勾丝、色差(同批次工作服颜色需一致,与样品对比无明显差异,色差值需符合 GB/T 250 标准,通常≤4 级)。
无破损、跳线、针洞:缝线处无漏缝、跳线(每 10cm 内跳线不超过 1 处),面料无破洞、撕裂,纽扣、拉链等配件无缺失或损坏。
标识与印刷 / 刺绣
标识位置准确:企业 LOGO、文字(如部门、工号)的位置需与定制约定一致(如左胸上侧 10cm 处、后背居中),偏差不超过 1cm,无歪斜、倒置。
工艺牢固度:刺绣标识需线迹清晰、无脱线,拉扯后无松动;印花标识需无开裂、掉色(用湿棉布擦拭 5 次,无明显颜色转移),图案完整无残缺。
二、面料与工艺:材质达标、做工扎实
面料是工作服耐用性的基础,工艺细节则决定使用寿命,需验证面料是否与约定一致、工艺是否规范。
面料验证
材质与参数相符:检查面料是否为定制时约定的类型(如纯棉、涤棉混纺、防静电面料),可通过手感、燃烧法初步鉴别(如纯棉燃烧无硬结,化纤燃烧有黑色硬结);若为功能性面料(如防静电、防水),需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(如防静电面料需符合 GB 12014 标准,表面电阻≤10¹¹Ω)。
面料克重与厚度:用克重仪检测面料克重(如约定 280g/m² 工装棉,实测误差需≤5%),厚度需均匀,无局部过薄或过厚,确保耐用性达标。
工艺细节检查
缝线工艺:受力部位(袖口、裤脚、口袋边缘、肩缝)需双线缝制或加固处理,针距均匀(10-12 针 / 英寸),无针距过稀(≤8 针 / 英寸)导致的缝线易断问题;缝线颜色需与面料协调,无明显色差。
配件质量:拉链需拉动顺畅,无卡顿、掉齿(先检查是否为约定品牌,如 YKK);纽扣、魔术贴需牢固,用力拉扯后无脱落;口袋、腰带等部件的缝合处无开线,边缘无毛边(需锁边处理)。
三、尺寸与版型:适配性强、穿着舒适
尺寸和版型直接影响员工穿着体验,需确保同批次尺寸一致,且符合不同体型员工的适配需求。
尺寸精度
同批次尺寸一致性:随机抽取同尺码的 10 件工作服,测量关键尺寸(衣长、胸围、肩宽、裤长、腰围),误差需≤1cm(如约定衣长 70cm,实测范围 69-71cm),避免同尺码出现明显大小差异。
与尺码表匹配:测量结果需符合定制时提供的尺码表(如 S 码胸围 90cm、M 码 95cm),偏差不超过 ±2cm,确保员工按尺码表选择后能合身穿着。
版型适配性
穿着无束缚:试穿时检查活动自由度,如抬臂、弯腰、下蹲时,衣袖、裤腰无紧绷感;男女款版型需区分,男款肩部、胸部需宽松,女款腰部、臀部需贴合,避免 “均码” 导致的不合身问题。
无明显变形:试穿后脱下,检查面料是否有明显褶皱(抗皱面料需符合约定,如涤棉混纺面料晾晒后褶皱可自行恢复),缝线处无因版型问题导致的拉扯变形(如肩缝歪斜、裤缝扭曲)。
四、功能适配性:满足岗位需求
针对特殊岗位定制的工作服,需验证功能是否达标,确保能应对工作场景中的实际需求。
功能性检测
防静电功能:电子、化工岗位的工作服,需用静电测试仪检测表面电阻,确保符合安全标准(如 GB 12014-2019,表面电阻 10⁷-10¹¹Ω),避免静电积累导致元件损坏或安全事故。
防水防风功能:户外作业的工作服,需进行防水测试(如喷淋少量水,表面无渗水,内层保持干燥),防风性可通过试穿感受(户外环境下无明显透风)。
耐磨耐刮功能:车间、建筑岗位的工作服,可用硬物轻刮面料表面(如钥匙),无明显划痕或破损,确保能应对日常摩擦。
细节功能验证
口袋实用性:工具岗位的工作服,检查口袋数量、大小是否能容纳常用工具(如扳手、卷尺),口袋盖或纽扣是否能固定工具,避免掉落。
特殊设计:如冬季工作服的内胆接口是否牢固(可加装内胆)、夏季工作服的透气网眼(腋下、后背)是否有效散热、反光条(户外岗位)是否清晰可见(夜间反光效果达标)。